为促进行业交流进步,便于行业同侪互学互促,推动中国环境产业转型升级。E20环境产业圈层特推出《水务行业优秀案例汇编》,汇集了近200例案例,涉及村镇污水治理、工业废水治理、工业园区废水治理、水环境治理、市政污水管网、再生水回用、污泥处理处置等领域。
项目名称:临安区农村污水提标改造与第三方运维项目指南村示范项目
推荐单位:浙江双良商达环保有限公司
参与环节:EPC+O
项目所在地: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太湖源镇指南村
项目概况
临安是浙江省首个提出全域景区化的区县,2018年后,全面开始实施农污提标及第三方运维项目,项目涉及太湖源镇等乡镇约6万户。指南村探索将前段水(含有N,P等营养物质)沉淀消毒处理后达到灌溉水标准用于灌溉;将污水处理后的残渣、餐厨垃圾、有机废弃物就地实现资源化,不用外运处理,制成土壤调理剂,用于碳汇林抚育,减少碳排放;结合碳汇林发展林下经济,指南村林下经济规划三期,一期主要以示范为主,带动二期和三期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社农户共同实施,从而激活农户闲置资源,提高村民收入。指南村农村污水治理同乡村振兴与碳中和相结合,通过水循环、碳循环、产业循环,全面融入农村生态的方方面面,创建5.0生态化微循环模式示范点。
示范意义
在乡村振兴和碳中和背景下,农村污水治理进入了新纪元。前面的经验告诉我们,单纯的以治农污角度出发,会遇上很多的问题。但是把它放到整个农村大环境来看,以农村的方式来治理农村污水,往往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指南村5.0生态化微循环模式基于绿色乡村EOD价值体系,通过机制、技术创新,将农村污水治理与乡村振兴相关产业以及碳中和相融合,建设绿色低碳设施,建立“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的生态微循环模式,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闭环,助力全国共同富裕示范区创建。
项目亮点介绍
(1) 实施效果
指南村站点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排放,前段水沉淀消毒处理后达到灌溉水标准用于灌溉。污水处理后的残渣、有机废弃物高温发酵处理,制成土壤调理剂,用于碳汇林抚育,就地资源化。结合碳汇林发展林下经济,激活农户闲置资源,提高村民收入。
(2) 社会效益
探索实践出一套低成本、高效率的的智慧化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建立“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的生态微循环模式,为村落景区生活污水治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千万工程”和全国的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生态效益
解决了村里200多户村民以及40多家农家乐产生的污水、餐厨垃圾、有机废弃物,项目探索绿色乡村5.0生态化微循环模式。2021年3月,指南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先进建设典型”。
项目技术工艺/装备简介
(1) 技术工艺/装备名称
FBR发酵槽(FAAO工艺)。
(2) 工艺/装备原理
l FBR发酵槽采用的是FAAO的工艺。其中,核心的就是发酵强化技术:
农村污水因为处理设施体量小,碳氮比低,水质、水量、水温、间歇排放,稳定达标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难题和瓶颈。双良商达与江南大学联合成立了院士工作站,通过学科交叉创新,将发酵强化技术应用到农村污水行业,有效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强化处理,可减少因水质、水量、温度等外界因素变化对生物处理效率的影响,从而满足达标率95%的要求。
“曲立方”就是发酵强化技术的一个成果,它集合了高通量筛选、特有驯化、包埋、缓释等发酵技术于一体,包含了功能菌、营养剂等功能,是农村污水治理中的纽崔莱,定期投加,长久使用。
相关技术获得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科发农2013【523】号),浙江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编号:2013C03020),杭州市重大科技项目(计划编号:20131813A12)等项目立项支持。获得发明专利11项,同时荣获中国环境保护产品认证证书、中国环保企业行业贡献评选技术产品创新奖等多个奖项。
l FBR发酵槽工艺流程原理:
各农户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后,由污水管网集中收集。其中农家乐污水先经隔油池去除动植物油后,再进入污水管网。
管网集中收集后的生活污水通过格栅井将其中的杂物及大颗粒的固形物分离出来,清除稍大的垃圾杂物,防止进入后续污水处理池,堵塞填料和管路。
经过格栅井分离的污水进入调节池,使进入生化池的水质及水量更加稳定。
调节池中的污水提升进入生化池。污水经多级多段生化处理后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达标外排,沉淀污泥一部分回流,另一部分剩余污泥排放至储泥池暂存,定期抽吸外运处置。
经过生化池处理后的污水进入生态滤池进行深度处理,利用人工介质、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污水自流进入外排井,在外排井中通过氯片对出水进行消毒,确保污水稳定达标排放,部分终端出水回用。
(3) 工艺/装备特点
l 达标稳定—有用
采用双良商达19年探索的FAAO+发酵强化技术相结合的工艺,解决低碳氮比环境下除磷脱氮的行业难题,强化型出水达到地表准IV类水标准。
l 寿命长久—耐用
编辑:王秀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