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二十余载的高速发展后,我国水务行业取得了显著成就。环境治理效能和城乡人居环境均得到了显著改善,环境治理服务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如何从政策、机制、市场等维度,推动水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产业驱动的关键。水务行业未来将走向何方?首先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其次需要行业的推动。
在经历了二十余载的高速发展后,我国水务行业取得了显著成就。环境治理效能和城乡人居环境均得到了显著改善,环境治理服务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但高速发展的背后也有一些环节被忽视,例如厂网的一体化联动问题(特别是按效付费方面)、各级排水管线间的协同性问题(市、县、镇、街,主管与支管等)、雨季溢流污染问题等。此外资源化循环利用也是当期行业关注的重点,例如污泥资源化利用、再生水循环利用等。智能化运营也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包括精准曝气、智能加药等。如何从政策、机制、市场等维度,推动水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产业驱动的关键。
水务行业未来将走向何方?首先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其次需要行业的推动。
01观察政策发展变化
关于排水体系,国内近年来发布了不少政策文件。
厂网一体化方面:
1) 推广实施供排水一体化,“厂—网—河(湖)” 一体化专业化运行维护,保障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 推动建立厂网统筹的城市生活污水专业化运行维护管理模式。
雨季溢流污染方面:
1)推进雨季溢流污染总量削减。鼓励各地在完成管网建设改造的前提下,建设雨季溢流污水快速净化设施;
2)因地制宜稳步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合流制地区因地制宜采取源头改造、溢流口改造、截流井改造、破损修补、管材更换、增设调蓄设施、雨污分流改造等工程措施。
管网方面:
1) 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
2) 加大污水管网排查力度,推动老旧管网修复更新;
3)实施污水收集管网外水入渗入流、倒灌排查治理。
污水方面:
1)以集中处理方式为主,合理建设分布式、小型化污水处理设施;
2)大中型城市可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推进建设,建制镇适当预留发展空间。土地资源紧缺的城市可建设全地下/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
再生水方面:
1)推动实现分质、分对象供水,优水优用;建设资源能源标杆再生水厂;鼓励从污水中提取氮磷等物质;
2)放开再生水政府定价,由再生水供应企业和用户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自主协商定价;
3)坚持以需定供、分质利用、就近利用,扩大再生水利用场景。
污泥方面:
1)在实现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处置前提下,稳步推进资源化利用;
2)重点推动市政污泥处置与垃圾焚烧有效衔接,提升协同处置效果;
3)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城市适度超前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规模化污泥集中处理处置设施。
智能化方面:
1) 推行排水户、干支管网、泵站、污水处理厂、河湖水体数据智能化联动和动态更新;
2) 推广建设智慧水务管理系统,开展全过程智能调控与优化,实现精准曝气与回流控制、泵站变频调控与负载匹配、数字计量精准加药等。
2021年6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
补齐城镇污水管网短板,提升收集效能。推广实施供排水一体化,“厂—网—河(湖)”一体化专业化运行维护,保障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在实现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处置前提下,稳步推进资源化利用。鼓励采用热水解、厌氧消化、好氧发酵、干化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鼓励采用污泥和餐厨、厨余废弃物共建处理设施方式,提升城市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水平。
系统规划城镇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合理确定再生水利用方向,推动实现分质、分对象供水,优水优用。建设资源能源标杆再生水厂。鼓励从污水中提取氮磷等物质。鼓励工业园区与市政再生水生产运营单位合作,推广点对点供水。
强化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弱项,提升处理能力。人口密集、污水排放量大的地区宜以集中处理方式为主,人口少、相对分散,以及短期内集中处理设施难以覆盖的地区,合理建设分布式、小型化污水处理设施。
推行排水户、干支管网、泵站、污水处理厂、河湖水体数据智能化联动和动态更新,开展常态化监测评估,保障设施稳定运行。
合流制排水区因地制宜采取源头改造、溢流口改造、截流井改造、破损修补、管材更换、增设调蓄设施、雨污分流改造等工程措施,降低合流制管网雨季溢流污染,提高雨水排放能力,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2022年1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推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厂网一体化”。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