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排水体系如何升级?从政策和市场变化中发现规律

时间:2024-08-29 09:49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加快建设完善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建制镇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加大污水管网排查力度,推动老旧管网修复更新。

因地制宜稳步推进雨污分流改造。

发挥环境基础设施协同处置功能,打破跨领域协同处置机制障碍,重点推动市政污泥处置与垃圾焚烧、渗滤液与污水处理、焚烧炉渣与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焚烧飞灰与危险废物处置、危险废物与医疗废物处置等有效衔接,提升协同处置效果。

放开再生水政府定价,由再生水供应企业和用户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自主协商定价。

统筹优化污水处理设施布局和规模,大中型城市可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推进建设,建制镇适当预留发展空间。

推进数字化融合。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推动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智能升级,鼓励开展城镇废弃物收集、贮存、交接、运输、处置全过程智能化处理体系建设。

2023年12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

加快消除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空白区,建设城市污水管网全覆盖示范区。

有序推进雨污分流改造,除干旱地区外,新建城区原则上实施雨污分流。以老旧城区为重点,开展老旧破损、混错漏接等问题管网诊断修复更新,实施污水收集管网外水入渗入流、倒灌排查治理。

加强污泥沼气回收利用,推广沼气热电联产。遵循“安全环保、稳妥可靠”的原则,积极采用好氧发酵、厌氧消化等工艺,回收利用污泥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积极推广污泥土地利用,鼓励在满足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前提下,将处理后的污泥作为肥料或土壤改良剂,用于国土绿化、荒漠改良、矿区修复等。推动污泥焚烧灰渣建材化和资源化利用。

坚持以需定供、分质利用、就近利用,扩大再生水利用场景,统筹推进再生水用于工业生产、市政杂用、生态用水等。缺水城市新建城区要提前规划布局再生水管网,鼓励沿工业园区建设再生水厂。

对于进水生化需氧量浓度低于100毫克/升的污水处理厂,从严审批核准新增污水处理能力,推行“一厂一策”整治。合理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鼓励生活污水就近集中处理,减少污水输送距离。土地资源紧缺的城市可建设全地下/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鼓励通过建设公园绿化活动场地等方式合理利用地上空间,提升区域环境品质和城市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推广建设智慧水务管理系统,开展全过程智能调控与优化,实现精准曝气与回流控制、泵站变频调控与负载匹配、数字计量精准加药等。

2024年3月

《住房城乡建设部等5部门关于加强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和运行维护的通知》

以效能提升为核心,以管网补短板为重点,推动建立厂网统筹的城市生活污水专业化运行维护管理模式。

加快实施污水管网改造。因地制宜推进雨污分流改造。

推进雨季溢流污染总量削减。各地要因地制宜采取雨前降低管网运行水位、雨洪排口和截流井改造、源头雨水径流减量等措施,削减雨季溢流污染入河量。超过排水系统承载能力溢流的,应在保障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污染入河。鼓励各地在完成管网建设改造的前提下,建设雨季溢流污水快速净化设施,结合本地实际明确排放管控要求。加强工业园区和工业企业雨水排口监管,降低雨季排污环境影响。

排水主管部门要构建以污染物收集效能为导向的管网运行维护绩效考核体系和付费体系,对污水处理厂和管网联动按效付费。以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为目标,建设城市污水管网全覆盖样板区。

推进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补空白。城市新区生活污水管网规划建设应与城市建设同步推进。老旧城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可因地制宜采用集中纳管与分散收集处理等方式处理生活污水。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城市适度超前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规模化污泥集中处理处置设施。

02了解市场阴晴冷暖

从政策中了解完中国排水事业的方向之后,还要通过行业,通过深耕一线的企业来了解市场的阴晴冷暖。其中最直接简单的方式就是参加行业内的论坛活动,通过前言专家的把脉、头部企业的经验分享,以及实地项目的参观,去真正了解国内排水事业的实操情况。

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E20环境平台共同主办的“2024(第十六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将于9月5-6日(周四、五)在上海举办。论坛诚挚邀请地方水务企业、技术界、产业界力量,共同探讨厂网一体化、溢流污染治理、智慧赋能下的污水处理减污降碳与提质增效、污泥协同处置等行业热点话题。

论坛第三天,还将带大家一起走进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的竹园污水处理厂四期项目,进行实地参观考察。从思想碰撞到实地调研,相信大家将获得满满的收获。

微信图片_20240829094656.png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的竹园污水处理厂四期项目

期待在建党百年向建国百年跨越的过程中,在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下,在智启新质的驱动下,大家共同开启水务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640.png

12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