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上证报专访薛涛:环保上市公司需跳出环保看环保

时间:2024-09-09 11: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问之

评论(

金铎:《决定》提出“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环境治理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等特点,研发成本较高、投资回报周期较长,我们期待进一步加强政策一致性和稳定性,稳定市场预期,增强企业信心。瀚蓝环境近年来积极参与绿证交易、碳交易等,旗下多个固废处理项目已开展绿证申领工作,已核发约70万张绿证。

薛涛:绿色理念、科技依托、法治和市场配置等,将对绿色低碳发展产生长期的根本性的影响。

徐欣:《决定》提出,“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相关标准体系的持续完善,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提高产品的市场透明度和可比性,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建立全球行业共识框架。其中,绿色低碳投资标准体系的新变化,可总结为“两个趋同”“两个延伸”:多层次市场间的标准协调与趋同,法规强制性与主体自愿性的趋同;体系建设在产业价值链上的延伸,议题实质性从财务层面到影响层面的延伸。

“碳排放双控”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

上海证券报:《决定》提出“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这一部署有哪些重要意义?

李毛:能耗双控聚焦能源消耗的总量控制和强度降低,碳排放双控则侧重于温室气体排放的总量控制和强度降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不仅彻底打破了能耗双控对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能源化工产业的约束,而且能够更好地服务“双碳”战略,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内形成零碳经济竞争新优势。一方面,可以倒逼地方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和产业扶持等政策,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替代能源、矿产等传统生产要素,形成新质生产力;另一方面,推动经营主体调整经济行为,激发绿色发展内生动力。

刘培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是“双碳”战略的一项基础性、前置性制度变革,有助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近日,北方稀土发布绿色低碳管理工作指南,通过对节能降碳工作实施标准化、常态化和实用化,积极打造稀土行业节能绿色低碳发展标杆企业。

何昌福: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须创新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包括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定碳排放标准和监管机制等,从而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这对碳排放密集型行业影响深远,企业应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同时,也将促进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金铎:实行碳排放双控,将在全社会范围内更大力度地推进碳减排工作,需要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和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同时,相关措施更合理、更科学、更精准,绿色能源的使用占比将在整个社会经济层面有所提高,引导企业使用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源,实现企业生产全链条的低碳绿色化。这也将倒逼企业采取更加低碳的技术、工艺和集约化的治理模式,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环保行业应抓住这一转型机遇,从无害化向资源化、能源化发展。

薛涛:碳排放双控对能力建设、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产业界要有充分的认识。

科技创新推动绿色转型

上海证券报:从您所从事的行业来看,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有哪些着力点?

李毛:具体到煤炭化工领域,要持续做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高水平保护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科学降碳,增强绿色发展韧性。二是精准减污,厚植绿色发展底色。三是纵深扩绿,绘好绿色发展蓝图。四是聚力增长,更新绿色发展气象。以纵深扩绿为例,扩绿不是简单地搞绿化,主要体现在绿色低碳转型的力度、速度和成效上:把链条做优,围绕生态链布局产业链,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不断推动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把项目做新,确保项目起步就是绿色,落地就实现近零排放、效益最大化;把产品做绿,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各环节、全过程,提升含绿量、含新量,降低含碳量。

刘培勋:一是加快研发和应用。公司自主研发万吨级轻稀土碳酸盐连续化生产工艺技术,较单级沉淀工艺电耗降低29%,废水量降低34%,碳减排80%,已在多家企业应用,并入围“原材料工业20大低碳技术”。二是建设绿色升级改造项目,推动稀土产业“向新逐绿”发展。三是加快产业协同。联合开展绿色技术研发和攻关项目,共享研发成果和经验,制定绿色低碳标准和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督。四是推动稀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坚持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开发高端产品,提高稀土产品附加值;加强数智化建设的前瞻性思考和全局化谋划,分层分类系统推动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打造“经济高质发展、资源高效利用、产业良性循环”的绿色稀土产业发展体系。

金铎:一是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持续投入研发,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绿色低碳技术,并将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提升节能降碳整体效率。二是加强绿色环境权益的开发与管理。积极抓住机遇,推动环保业务与绿色环境权益的协同发展,把碳减排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三是促进固废资源化利用。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深入推进循环再利用、深度资源化,从“外部成本业务”转型为“价值创造型业务”,挖掘固废资源化的产品利用价值与碳减排潜力。四是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利用已有的业务布局,积极在绿色低碳领域探索新的业务发展方向,如资源回收利用、环保服务的前移等。

薛涛:首先,跳出环保看环保,比如从工业制造业角度看环保,从化工、冶金等的生产工艺全过程来看环保,将一部分适宜的“无害化”转为“资源化”,将末端治理改为全过程伴随,甚至开发出某种新技术来实现环保企业的蜕变升级。其次,数智技术总体都会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环保企业也要积极运用它。最后,环保企业可以关注其下游客户的集群现象,有的放矢,关注某类工业产业转移或者升级的趋势,提前布局。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