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福建:节水灌溉的增富效应

时间:2005-09-25 01:22

评论(

编者按:近年来,温家宝总理多次对发展节水灌溉做出重要批示,指出加大节水灌溉力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仅是当务之急,也是长久之计。今年中央1号文件也明确要加快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
2000年,我省开始实施“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计划对全省千万亩农田实施节水改造,至2010年实现节水灌溉面积1092万亩。5年过去,改造成果初步显现,许多灌区不再局限于农田灌溉,已逐渐成为区域工业、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对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经验表明,节约用水,节水灌溉,意义重大。
水到地肥人富
最近,程理富一直忙着护理田间蔬菜。眼看着菜越长越好,他心里止不住地高兴。
7月下旬,他收割完最后一担稻谷,马上就在田里种上晚季蔬菜。今年种的稻谷已经让他赚了不少,种菜的收益更好。对今年的收入,他信心十足。
他说:“用水方便了,胆子也就大了。”今年,他承包的农田有八九十亩,早季种水稻,晚季种蔬菜,一年一亩地可收益2500多元。
程理富胆子变大,是受了萩芦灌区改造的鼓舞。1999年,程理富在莆田市涵江区赤港农场承包了三四十亩农田。整个农场由萩芦灌区南安陂干渠灌溉。萩芦灌区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是莆田三大灌区之一。但在2000年以前,灌区因为沟渠老化,渗漏严重,大部分农田用水不足。程理富的农田处于渠尾,更是“渴”得厉害。
2000年,省水利厅对萩芦灌区进行节水改造,灌区水利用率提高了近五成,程理富也从中得到了实惠,于是扩大了承包面积。
像程理富这样的故事,在涵江区,在我省,还有许多。
比如福清市,现在是我省经济较发达地区,但过去却有“地瓜县”之称。福清历来缺水,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全省的1/4。一些老人回忆说,最缺水时,福清境内见不着水稻,当地人多靠种地瓜填肚子。
1958年建成的东张水库,改变了福清的命运。东张水库形成了大型的东张灌区,福清将近一半的耕地得到灌溉,22万亩旱田变为水田,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工业化加快后,福清对水的需求随之加大。原本只承担农业灌溉的东张水库,要向居民生活和工业供水。但是,东张灌区出现渠道老化、险段崩塌等现象,水库每年向灌区输送的水,有六成在路上流失了。福清市用水日趋紧张。
2000年至2002年,福清市投资2264.22万元整修东张灌区,改善灌溉面积10.2万亩,新增灌溉面积5.59万亩,平均每年可减少水损失3000万立方米。东张水库管理局局长陈天赐说,节水3000万立方米,相当于新建一个中型水库,而建一个这样的水库,需要投资3亿元,与之相比,东张灌区的节水改造太划算了。
目前,灌区内有元洪、融侨2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4个省级开发区。这3000万立方米的水,正可以满足这些园区的需求。此外,东张水库还建有4座自来水厂,每天可向市区、乡镇居民和企业供水6万吨。有人因此说,如果没有东张灌区,就没有福清今天发展的成就。
一项惠民工程
上述的故事源自5年前开始实施现在仍在继续的一项工程。
我省大部分大中型灌区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不但建设标准低、质量差、配套不全,而且运行几十年了,年久失修,设施老化严重,渠道工程多未衬砌,崩垮渗漏严重,水利用率仅为40%,大部分水资源被浪费了。
同时,灌区基本上是靠人工测报水位、传递信息、操作设备,生产效率低;灌溉技术落后,田间多数采用传统的串灌、漫灌,喷微灌、低压管道输水等先进灌溉技术覆盖率低。因此,很多灌区一方面水资源紧缺、供水不足,另一方面又乱用水、浪费水。
节水改造势在必行。
2000年,我省实施《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实施计划》,计划通过“十五”、“十一五”两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同时,通过田间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全面提高渠系水利用率,减少渗漏损失,增强灌区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扩大农业灌溉用水的情况下,发展有效灌溉面积91万亩,灌溉水利用率由现有的40%提高到55%以上,实现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5年的改造,我省部分大中型灌区渠道流速提高了,来水快了,浪费少了,水利用率普遍提高,大型灌区可达55%以上,中型灌区可达到65%,有力地促进了灌区的发展。
龙岩黄岗灌区的永定渠道节水改造后,灌区的渠系水利用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70%,每年可节省水量200多万立方米;漳州峰头灌区向东渠节水改造工程建成后,干渠水利用率从30%提高到70%,遇到干旱年,可增加8260万立方米的供水能力。
不仅政府重视节水灌溉,群众也认为这是惠民之举。
萩芦灌区管理处主任郑金通说:“改造萩芦灌区渠道时,雪津啤酒厂送来啤酒慰问我们,请我们加快进度。据说,雪津啤酒厂停产一天要损失30多万元。”
涵江区江口镇丰山村村民李开城说:“虽然种蔬菜收入比较高,但每天都要灌水,过去村里十个人只能一人种菜。萩芦灌区改造后,80%的人都种上蔬菜了,每年的收入高出好几倍。”
节水改造任重道远
去年,我省共完成节水灌溉面积51.5万亩,今年的计划是50万亩。灌区改造后,如何才能让它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呢?
有关人士认为,今后应着重做好两件事。
一是改革灌区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机构。我省现有的灌区管理单位较不健全,管理较为薄弱。应根据灌区的规模和涉及的行政区域,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在支渠以上骨干工程由当地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建立主管范围内各灌区工程的专业管理机构;在支渠以下田间工程应积极探索各种不同管理模式,如用水户协会、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特别是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管理模式是目前国际、国内认可的一种群众管理形式,得到了全社会的共识。用水户参与管理,可调动农民自觉维护管理的积极性,减少中间环节,避免各种不合理负担和收费,保护农民利益,降低水价成本,减少用水纠纷,提高管理水平。
二是改革运行机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在明确灌区管理单位和用水户协会自主经营权后,要使灌区供用水管理从过多的依靠行政干预、用水户通过政府向供水单位要水的传统做法,转到政府引导和扶持,用水户参与供、用水,按合同供水上来。通过推行用水合同供水,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按照新《水法》等有关法规和政策,测算供水成本,合理确定农业、工业、生活用水水价;并增加水费收缴的透明度,让用水者用明白水、缴明白费。在供水制度上,采用定额供水、合同供水,超计划用水加价,淡季灌溉水价优惠等政策,体现水的商品属性,打破“喝大锅水”的传统观念。
(福建日报 记者 吴洪 林世勋)

编辑:全新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