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环保总局:控制排污总量是环保科技重点

时间:2007-04-01 01:40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2007年全国环保科技工作会议3月29日日在京召开。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实施科技兴环保战略,加快实现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努力实现总量减排任务和国家环保目标,是目前摆在广大环保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广大环保科技工作者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脚踏实地,共同开创我国环保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吴晓青指出,2006年8月,环保总局首次召开环保科技大会,对我国今后5~10年环境科技工作进行了谋划,各级环保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总局党组的统一部署,高度重视,思路明确,各项环保科技工作全面推进。在环保科技创新工程方面,启动“水体污染治理与控制”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恢复国家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在环保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先后制定发布《“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规划》、《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等一系列当前环保工作急需的标准;在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编制了《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会同发改委完成《“十一五”环保产业规划(指导意见)》;在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工作方面,与财政部联合发布《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及《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发布了《ISO14000国家示范区管理办法》;在环境健康工作方面,初步建立国家环境与健康协作机制,积极推进国家环境健康行动计划。
  吴晓青说,2007年是实现“十一五”环保目标和任务的关键一年,要认真贯彻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和全国环保科技大会的精神,大力推进三大环保科技工程,积极推进环境健康和循环经济工作,为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实现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完成“十一五”环保目标而努力奋斗。今年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第一,为实现总量减排目标提供强大科技支撑,要提出支持减排的环境科技政策,组织开展污染物达标排放技术评估与监控技术体系研究,加强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污染治理新技术的推广示范;第二,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工作,认真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建立“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管理办法和制度,完成总体方案,启动第一期项目;第三,不断完善环保标准体系,当前环保标准工作的核心是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总局将采取针对性措施,为地方排放标准修订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第四,切实加强环境技术管理,发布《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规划》,配合相关规章制度,积极开展试点工作;第五,积极推进循环经济,继续推动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培训,发展环境标志产品,推动政府绿色采购和可持续消费;第六,利用多种手段和平台推进环境健康工作,积极筹备编制国家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目录,开展环境健康科研和调查工作。
  大会向荣获2006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的36项环保科技项目颁发了奖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厅)、总局直属单位等方面代表130多人参加了会议。

  另据《科技日报》报道,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指出,今年环保科技工作重点是:为实现总量减排目标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推进科技创新、完善环保标准体系、加强环境技术管理、推进循环经济和环境健康工作。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为控制污染总量减排、全国污染源普查等提供科技支撑。
  “排污总量控制是头等大事”,吴晓青说,针对高耗能、高污染工业集中的重点区域,三湖、三河等流域的污染物减排目标,调查地方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评估各种技术的现状和效果,研究重点技术的研究领域和具体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和发布《污染物总量减排国家环境科技政策》,指导地方环境科技工作;组织开展污染物达标排放技术评估与监控技术体系研究;加强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污染治理新技术的推广示范,针对重点污染物减排的重点行业调查和评估行业工艺、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筛选其中对减排贡献大、技术较成熟、经济可行的清洁生产、污染治理新技术,进行典型示范,并在示范基础上进行推广等。
  科技创新成了这次大会的重点。吴晓青介绍,已经启动的“水体污染治理与控制”重大科技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十一五”重大专项,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投入最多的水环境科研项目。

编辑:全新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