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保障,也是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制创新是政府实现职能转变、提高行政能力的关键。4月2日上午正在召开的2008城市水业战略论坛上,北京市水务局局长程静为参会人员介绍了北京水务体制创新的理论和实践。他说,北京市水务体制的创新改变了北京市多龙管水的局面,实现了统一、精简、高效的体制目标,确保了连续九年干旱条件下首都的水安全。
程局长首先分析了北京水务管理体制的创新和职能优势。他说,1999年开始到现在,北京连续遭遇干旱,体制障碍造成了水资源的管理水平低,用水效率低等问题。从2003年底,市政府确立组建水务局,统一管水的新体制正式开始运行,北京实现了涉水政务、事务、业务的统一管理。北京水务体制建立四年来,体制结构不断完善,形成了以市水务局、14个区县水务局、114个水务流域站、400多个农民用水协会,以及10800个农民管水员的水务体系。
他将这种体制总结为三大特点:系统化,高效化和规范化。系统化是指实现了对水的全面管理和全过程的管理。程局长以污水资源化利用为例解释了高效化的特点。他说,过去水管理中常常是因为一件事几个部门管,无形中加大了行政协调成本,不少该办的事办不成,办不好。用中水作为热电厂的冷却用水,是好事,但长期难以实现。对于规范化,他认为,水务体制是新制度,绝不是原有的水利局和原有的市政供排节水部门职能的简单组合,这一新制度脱胎于旧制度,但它却是在新理念、新思路、新目标、新任务导引下的制度创新。
程局长说,污水资源化最能体现水务管理的系统化内涵,污水收集、处理、再利用表面上是一项独立的工作,但在水务管理上却是一项系统化工作。污水资源化重要的功能是实现清污分流,污水收集率的提高,改善了环境。另一个显著的效果,是缓解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他说,2007年北京再生水利用量达到了4.8亿方,再生水已经成为北京实现水供需平衡的重要资源。
“今年是奥运实现之年,北京水务要充分发挥体制优势,以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和要求来要求水务工作,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和残奥会,提供全面的水安全保障。”最后,程局长满怀信心地说。
编辑:王彩霞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