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2021水业战略论坛:三大关系预判“十四五”,从“污水资源化”文件说开去

时间: 2021-05-18 10:56

来源: 中国水网

作者: 薛涛

image.png

当然,我们也看到有些分析师做了进一步的分析,用每个省的人均水资源量来分析各省发缺水情况,并以此匹配出极度缺水、重度缺水的省市,从而推算这些缺水省市的再生水需求空间。

image.png

当然,我们尝试通过二维的分析方法,进行了这样的匹配和计算,能够更加一目了然的看到缺水及再生水利用情况双重因素下未来的市场空间。横轴是再生水利用率(%),纵轴是人均水资源量(立方米/人)。从直观上来理解,人均水资源少以及再生水利用率低的地区应该是提标改造以及再生水投资最大的机会区。这之中包含两个区域,一个是红色部分25%的要求以及黄色部分35%的要求。然而,这样的推演有是否正确呢?

image.png

从X轴分析污水资源化文件:双城记巨大反差之题眼--“算得多还是算的少”

我们注意到,从数据上来看,上海属于极度缺水的地区,但同时上海的再生水利用率为0%。而同为极度缺水城市,北京的再生水利用率已经达到59.6%。在这种情况下,这是否意味着,北京没有机会了,而上海还有大量的空间呢?而在提标上,北京已经基本做满了,上海还有很多事情可做呢?

为了进一步分析,我们先着重从上图的X轴“再生水利用率”这个数据分析来破题。首先来看北京的再生水利用率是如何构成的,从图中来看,河道补水占比最高,达到90%以上,而其他工业、居民家庭、环卫绿化占比相对较少,到服务业和建筑业等的比例都相当低。在北京再生水利用率中,除了左图中所看到的再生水利用情况以外,在供水来源中,也有再生水使用量的数据,11.5万吨,占比27.6%左右,近年来缓慢增长。

image.png

考虑到污水资源化文件是水利部发起的,因此,面对诸多疑问,我们去拜访了中国水科院、北京水科院、北京自来水公司、排水集团等相关的研究单位及企业,从中得到一句话发人思考:“北京的再生水不能算太多,因为算得多了,南水北调给我们的水就得少了”。大家想一想这句话背后有两层含义:

一是水资源的总量在水利部的管理下是有封顶的,北京市的总量就是40亿吨左右,如果把再生水核算得高了,南水北调的水就要给其他地方使用了。这是否合理呢?就水资源总体管控而言是合理的,水是比其他任何资源都珍贵的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某个城市排出的污水当然也被认定为是一种资源。但是这样一种对水资源的管控模式对鼓励再生水并不算友好,区域内用的再生水越多,那么就会挤占总的用水指标,导致分到的新水配额可能就越少,在北方的缺水地区尤其如此。

其次,在这背后我们还能得到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一个地方的再生水利用率可以算得多也可以算得少,为什么可以算又可以不算呢?这就是理解这个文件中最主要的“题眼”。

image.png

下图分析的再生水回用的方向大致有以下几种,包括园林灌溉、生态补水/景观用水以及工业回用等,第二列是用于不同方向的水质标准要求,这一点非常重要。另外,还要看各种不同应用方向上所需要的设施条件,比如是需要入户管网还是通过取水井。据调研了解,北京目前花坛里用的浇灌水基本上都是自来水,今年之后,北京要投资将园林用水全面换成再生水,这个投资量是非常大的。相比而言道路冲洗用环卫车取水的形式在再生水利用上相对要容易一些。有管道输送和其他明确可计量而取用的再生水肯定要被统计在再生水利用率中,同时另外一个重要的确定标准即是否有付费来源,有额外付费的用途当然应明确定义为再生水利用。比如北京,目前居民用中水的价格仍然是1元/立方米,在一些通有再生水管网的小区可以直接购买,除此之外,工业也是有直接付费来源的。除了这两个方向的付费来源很明确,由此必然被统计为再生水利用率内;而其他的再生水本质上都是政府付费,只不过通过不同的途径将款项拨到相关的机构,这是导致某种应用(如景观用水)是否应统计在再生水利用率内当前存在可操作空间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image.png

再生水利用率这个统计口径在各地的不统一,其实是我国央地关系的一个缩影,由于国家不同部委政策之间的冲突,以及地方对于政策的理解程度不一样,所以各地执行政策的理解角度和力度均有不同。这就是在政策分析中不能把所有的中央文件当成“圣旨”做简单粗暴的推演的原因。市场上很多东西在底层逻辑上是灰度的,就像前面所提到的现实中存在大量不完全合规但是可以操作的PPP项目。而再生水如何定义本身也是一个灰度概念。在实际应用领域上,如果有管道输送设施,或者可以计量和收费,相对可以比较肯定的的可以计量为再生水,比如在居民和工业上的中水利用。而再略微往下再弱一层,则如园林用水、环卫清扫用水等,总体也可以归为再生水。但如果继续再弱一层,是河道生态补水和景观用水,在统计角度是有较大的操作空间的,“北京的再生水不能算太多,因为算得多了,南水北调给我们的水就得少了”。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就表明了再生水在统计上也存在着一个灰度的现象,如下图所示,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本底不清的第一个类型,底数不清。

image.png

污水资源化文件X轴分析:双城记巨大反差之源--再生水定义

下面让我们尝试来理解上海目前再生水利用率为0%的背后,如果要在上海提升再生水回用率,恐怕和北京那种可算可不算的情况并不相同,也就是说不太可能在EXCEL里略做改动就可以做到的。当我们去搜寻来自水利口的资料中可以发现,作为再生水统计为生态用水的定义基础的环境用水需水量(主要是河水生态需水量)的计算包括维持河湖生态系统、河湖水质、河湖景观功能三者最大需水量为河湖生态需水量。对于上海那种水量充足的“大江大河”,并不需要处理达到生态补水要求的污水来满足以上三个功能。因此,如果把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到长江基本上是不能算成再生水的,无论标准有多高,同理,排海的污水厂出水也无法计算为生态用水。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再来看上海的用水情况,跟北京对比可以发现,居民用水均在持续提高,而上海的工业用水也在持续提高,而生态环境用水在上海就很少。如果要在上海推动再生水回用率的提高,主要途径可能难以大规模借力生态补水,需要在工业或居民端用力;而之前数年拉动上海在水务方面的投资的政策,却又是部分贡献来自生态补水的断面水质不断改善的需求。可见,通过两个城市的对比可以知道,如果仅仅用再生水利用率来测算地方政府水务提标或其他建设投资,这个推演基础存在底层逻辑不清晰的情况,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对市场底层逻辑的认知和数据同样重要,甚至前者更重要。

1234567...9

编辑: 陈伟浩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薛涛

目前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此前分别在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现任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执行院长,湖南大学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生校外导师,天津大学特聘讲师,并兼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双库的定向邀请专家,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注册专家(基础设施与PPP方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库专家、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化学品和废物环境管理智库专家、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保产业政策与集聚区专业委员会委员。住建部指导《城乡建设》杂志编委、《环境卫生工程》杂志编委、财政部指导《政府采购与PPP评论》杂志编委,并担任上海城投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在PPP专业领域,薛涛现任清华PPP研究中心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PPP专委会秘书长、中国PPP咨询机构论坛第一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PPP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PPP专家库成员、中国青年创业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智库成员、中国城投网特聘专家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薛涛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负责世界银行在中国的市政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其后在该领域积累了十二年的环境领域PPP咨询及五年市场战略咨询经验,曾为美国通用电气等多家国内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对环境领域的投融资、产业发展和市场竞合格局有着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着力于环境产业与政策研究、PPP以及企业市场战略指导等方向。

作者新文章

作者热文排行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