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大关系”为背景,中国式环保PPP的发展在兼顾国际标准惯例的同时,需要做再分类、再划分、再定义,这是个人阅读本书的锚点。
当然,“三大关系”影响的领域远不止PPP,将其视为现象结论、再用作方法工具,能够破开中国诸多政经问题的思维定式,也是中国大历史阅读的犀利锚点,值得大量延伸和反复咀嚼。
我向洞悉“政策-时间”的目标出发,“三大关系”的意义便不在于静态时的“读得懂”,而是动态着的“如何读”。
此时的“关系”即为“系统”。
动态着的央地系统,发生在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后者又可拆分为各层级的政策执行主体,比如省、市、县、企业、园区等。此处的“中央”是政策制定中心、财事统筹中心,地方即政策执行中心、财事分配中心,复杂动态的“制定与执行”,是环保系统机会、风险、创新、经营等矛盾激战之始。
动态着的部委系统,发生在部委与部委、各部委与各地方之间。中央机构中牵涉环保系统的部委包括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工信部、住建部、发改委、科技部、农村农业部、财政部等,在古时政府系统中,大概可划归为一个“工部”。“部委”负责政策的具体设计实施,面对环保的系统性,各部委间的分工、协作是达成政策目标的重中之重,也会因过度交叉而伴生一些不可避免的麻烦。
动态着的所有制系统,发生在中央国有、地方国有、私有、外资所有之间,是环保任务的服务系统。所有制关系是近年环保圈的主导话题之一,央企入局、私企脱困、国进民退、外企融入等都很热,其转变转化大多出于政策布局、拿单能力、抗风险能力、产业链延伸、融资成本、管理效能等目的,是企业战略、市场机制与政府政策的三向接合处。
基于“三大关系”阅读政策,薛涛先生总结了四个基本方法要素(以下简称“四步法”),可以拿来即用、非常具体——
确定发起部委,涉及到不同部委对地方政府的影响力和具体手段;
多文件交叉演算,每项政策所产生的作用,要与其他文件进行交叉演算、对比、研究才能有全面认知;
区分强制性和预期性文件;
了解本底值不清,包括底数不清、定义不清、效用不清。
机会与优势:现状到目标的差距
《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1〕13号(以下简称“《意见》”),于2021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十部门共同印发。
这份《意见》在业内的关注度很高。可乍读下,文件内容似乎并无新意,“污水资源化”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汇,为赋新词强说酒?横看成岭侧成峰?
政策是否策动了市场机会,要考察目标、现状及其间的差距。
和污水不同,再生水拥有更简单的“资源-资产”逻辑。在前文中我曾做思考,“资产效应-资源导向”是环保系统的核心变量,其性质受政策的影响很大。
首先,环保系统它要积累什么资产、及如何转化这些资产,一般由不得主观臆测,即便市场化程度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多数还是要根据“客观的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做决策。
此时于企业而言,洞察、选择比行动更容易形成优势。
资产的积累即是目标。
目标经计划逐步释放、差距随之而起伏调整,在一个周转期内,将完成一轮存量更新。
以过去20年污水处理率目标为例——
第一步是“处理率”目标,曾经与目标差距很大,洞开了巨量的新建市场;
第二步是“达标率”目标,曾经与目标差距很大,推动了提标、改造大潮;
第三步是“回用率”目标,现状与目标差距越大,则市场空间、热量越大。
现在反转视角,地方政府、工业企业或其他市场主体选择跟上哪一类政策、积累什么样的资产,却不能盲目尾随热门目标,而在于主观上擅长整合什么样的资源。
资源就是现状的本源模样,因地而异、因技而异、因利而异。
资产由资源转化而来、但资源是有限的,且环保系统又有分时、分段、分配的特点,因此,一切关于“资源”的竞争都很激烈。
此时于企业而言,试错、行动比规划更容易创造优势。
现状、目标及其间的差距,是最关键的机会指标,涉及到政策文件落地的必要性、合理性和时效性。
《意见》中的目标描述为:“到2025年,全国污水收集效能显著提升,县城及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基本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水环境敏感地区污水处理基本实现提标升级;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畜禽粪污和渔业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污水资源化利用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形成系统、安全、环保、经济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格局”。
总体目标简洁明确,但拆解开来却是个系统活计,数据真假难辨、信息错综复杂,此时,需要通过“发起部委”拨开云雾,找到最佳入口。
多部委、多文件交叉演算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