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通往效率时代:污水处理MBBR技术的创新、灵变与恪守

时间:2023-09-18 09:27

来源:产品化研究中心

作者:郭永伟

评论(

从发明到推广到创新迭代,从北欧到中国到反哺世界,从纯到泥膜到生物集效,本文阅读污水处理MBBR技术在中国20年发展中的“新、变、守”,思考环保创新如何摆脱囧境、跳脱困局,探寻小历史启示下,技术、工艺、工程的战略关系和系统逻辑。

目录

通往效率时代:污水处理MBBR技术的创新、灵变与恪守

01 MBBR:分类、起源与发展

02 破坏式创新——中国第一个一级A

03 灵变与恪守——标准、成本、稳定性

04 生化效率的持续提升


微信图片_20230918093011.png

烟台辛安河污水厂“主流厌氧氨氧化”现象级再现的消息,让我又一次关注到创新,关注到破坏式与颠覆式。

当我终于站在考察现场时,却并没有过多寻问“红菌”如何如何,被勾起的曾经作为一个“工程师”少年的心,痴迷在了“环保工艺”最纯粹的感官享受中。

什么是工艺?

“工艺”大概就是“工程+艺术”吧?那细长的一柳黄土绿地、18个一体化罐子的瓦黑、65%填充率填料的棕白、和25%贡献率红菌的灰红,交相掩映着,29天的建设期、1417m2万吨水占地、2mg/L总氮指标、0.34元/吨费用节约,面子、里子都很美。

工艺Process,讲究的既非结果也非数据,而是居间过程,是时间之上、空间之中、反应之前、分离之后的过程,我思来想去,和“MBBR-BFM”创新的系统逻辑竟一模一样。

从发明到推广到创新迭代,从北欧到中国到反哺世界,从纯膜到泥膜到生物集效,本文阅读污水处理MBBR技术在中国20年发展中的“新、变、守”,思考环保创新如何摆脱囧境、跳脱困局,探寻小历史启示下,技术、工艺、工程的战略关系和系统逻辑。

MBBR:分类、起源与发展

“2008年无锡芦村,我们磕磕绊绊中了标,又稀里糊涂成了光杆司令,为了信誉只好硬着头皮生干,从填料生产到安装调试,能照猫画虎搞出来,是老天赏饭吃,对此我非常感激”。作为中国最能代表MBBR的发言人之一,思普润创始团队在回忆时,一点也不愿意将这事业开端做些粉饰,偶然、山寨、砸钱、反复返工,潜意识中要对结果负责到底的态度是他们咂摸在嘴边的津津乐道,“中国MBBR的开始是被动的、模糊的,一路发展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未来是清晰的、笃定的”

MBBR(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由挪威科技大学Hallvard Ødegaard(哈尔瓦·欧德格)教授等原创发明,其初心是探索利用更紧凑的生物膜法减少点源向北海的氮排放,后来于1989年,最早的Kaldnes移动床工艺获得专利并开始商业化推广。(有趣的是,从这一起始,MBBR就与厌氧氨氧化产生了时间线的重叠,又是偶然?还是一种必然?)

21世纪初,人们以合资、代理、模仿等方式将MBBR引入中国,20年里逐步发展成为主流生化工艺的代表,不同构型和组合工艺广泛用于降解COD、氧化氨氮和脱氮除磷中,是我所触及拿来主义、后发先至、破坏式创新的最典型例子。

微信图片_20230918093011_1.jpg

挂膜红菌的MBBR填料照片,取自思普润公司

世界上污水生化技术只有两种,生物膜法是比活性污泥法更古老、生化效率更高的技术,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90年代,活性污泥则于稍晚的20世纪初发明。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活性污泥法都是更有光环的那一极。国内常见生物膜法如曝气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等已有了相当一定的市场成果,多用在高难工况、深度处理或相对小众的需求场景。于二级中心版块,则只有MBBR取得了可观份额,而等它真正长成为一款大众普适技术,要到开篇所述2008年芦村项目的10年之后。

MBBR有两种主要应用形态:1是泥膜,在市政污水厂提标改造中应用非常广泛;2是纯膜,在国内属于新型应用,目前多在极致用地和微污染水场景。

泥膜MBBR因为在无锡芦村的成功应用而顺理而成了主流,在行业里慢慢形成了路径依赖。这种形态也可归为一种复合品类IFAS(Integrated Fixed-film Activated Sludge),可以看作是对活性污泥法进行的生物膜改造:将挂膜载体持留在反应器中,形成活性污泥(悬浮生长)与生物膜(附着生长)共存的复合系统,泥、膜呈全混合流化态,各自养成专性优势菌群,期待可以大幅度升级污染因子去除的能力。

实际应用效果却1+1远远小于2,一方面活性污泥严重阻碍了生物膜捕捉水中的介质,相当于在生物膜面前挂了一层薄纱;另一方面有研究者认为填料会将污泥絮体打散,影响活性污泥性状。

挪威科技大学Ødegaard教授最初发明时,MBBR本就是纯膜为主,引入中国后却更多走了泥膜路线,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于北欧的水质和气候特点,纯膜的优势更明显;二是最普遍的场景--原位原池改造,泥膜能发挥泥、膜两种特长;三是纯膜MBBR拥有更极端的效率,需要微生物学、材料学、流体力学、计算机信息学等四门跨学科联合,特别是计算机信息学的控制系统必须基于污水生化技术的底层逻辑,使这一路线的技术壁垒既多又高。

MBBR具有高效、紧凑、稳定、灵活多样性和经济有效性等优势,可在不增加池容和污泥产率的设计条件下,以最少工程量和投入达到一级A、准四类甚至准三类等严格排水标准。尤其应充分开发它在“效率”上的空间,诸如基于“纯膜”的“集效”类工艺,为未来污水厂的建设、运营描绘了一种理想形态。

微信图片_20230918093012.png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