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通往效率时代:污水处理MBBR技术的创新、灵变与恪守

时间:2023-09-18 09:27

来源:产品化研究中心

作者:郭永伟

评论(

纯膜MBBR在国内的案例资料,取自思普润公司

20年来,关键词“MBBR”几乎总是与“提标、提效”一起出现。

我依此而将其在国内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

2002-2008试点时期,集中克服模仿复制和本土化的困难

2008-2015扩张时期,逐步破解实践应用和稳定性的问题

2015-2022引领时期,系统开发投入产出和效率性的需求

当镜头拉近,三个时期恰好可以对应上中国环境产业的三次浪潮,其中,政策、产业、技术具有几乎同时同步的发展步频。2008年,它们在太湖北畔发生了第一场汇集和激烈交锋,是环保技术创新史无论如何都要记录的标杆大事件。

破坏式创新  中国第一个一级A

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非常依赖“事件”级安全事故的推动。

2007年5、6月,江苏太湖爆发了大面积蓝藻污染,造成无锡市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供水危机事件,被公认为污水行业大规模提标改造的起点。

2008年,无锡芦村污水厂被选为先行试点,针对氮磷营养物以城镇一级A标准进行改造。由于少有先例,便在前期广泛邀请学术界、企业界展开了一场中试比选,一时间扰动了近半个环保圈,是许多行业老兵的共同记忆,可以“史”称为:百家中试。

微信图片_20230918093012_1.png

无锡芦村污水处理厂MBBR反应池照片,取自思普润公司

项目的胜出者MBBR和败者中的强者MBR,成为最后的最后脱颖而出的两个“一级A”工艺。

MBBR与MBR,英文差一个“B”,汉语名字中都有一个“膜”,代表了水处理这个行当最顶尖的科技技术。但此膜非彼膜。所不同者,一种是生化技术,一种是物理分离技术,一个是人造服务于自然的生物膜法,不同于活性污泥法;一个是人造代替了二沉池的泥水分离,本质上仍然是活性污泥法。两者一弛一张、一收一放,演绎了一个时代的双骄戏码,竟也同时体现为两个阵营创新风格的迥异,大概是系统论的辩证表现,既关联紧密,又很难统合。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2亿多吨/天污水处理体量中,MBBR和MBR各自占有约10%份额。我大胆推断,几乎可以全都归溯到2008年开启的那扇大门。

由此抛开诸多偶然性而言,企业在创新中的战略前瞻至关重要,如何定位、如何取舍、何时行动、怎样节奏,才能顺利切入到最适合的场景?

在《环保回忆录》一书中,王凯军老师这样评价“一级A”的结果:“标准是部委、设计院、环保公司等各个利益方权力平衡的结果,里边还有很多具体问题,现在还在争论,比如为什么采用一级A?当时我和建设部共同论定的,它其实是指向回用的基本要求”。

所以MBBR蹭上“一级A”也是偶然吗?也许不然。早在2002年前后,国内就已经有多家单位开始了MBBR的引进和研究工作,但都无法解决流化、挂膜和堵塞的问题,导致不被市场所接纳。彼时由基于活性污泥法的AO系、SBR系、氧化沟系占据的绝大部分市场,本质上寻求的都是“原理更简单、投资更低”,占地、效率、甚至稳定达标都还是次一级需求;三款经典活性污泥法的设置也还只需普配版,生化效率更高的MBBR自然更无从获得关注,只好窝在小领域做一些高难度的事,也因此而有了充足的“时间”为“时机”做好准备。

到2008年以后,MBBR得以借道“一级A”重新定义主流,引入一系列新的价值主张时,早已具备了显然的“破坏”力——

主流-COD处理 VS 破坏-氨氮强化

主流-新建市场 VS 破坏-扩容、翻建市场

主流-常规工况 VS 破坏-低温/高盐工况

主流-扩建式提标 VS 破坏-原位式提标

主流-多次反复改造 VS 破坏-一次性前瞻式改造

这些“破坏式”不会一蹴而成,而是逐步、相继被市场接受,“战略前瞻”还包括“战略定力”,整个过程需要不断做取舍,甚至经常牺牲一些“性能”以保持节奏,“熬”到最佳时机的到来。

浩浩荡荡的提标、提效运动,标志着环境产业由“规模时代”迈向“效果时代”,标准、稳定性、成本三大效果需求顺势诞生。

百家中试为MBBR积累的品牌效应,使短时间内便实现了规模,但也迅速暴露出“问题的尾巴”,创新者又一次“不得不”出发,消化、吸收之后的“变与守”,成为MBBR第二时期的中心议题。

灵变与恪守  标准、成本、稳定性

我将三大需求对应为三个创新突破的基本路径——标准、稳定性、成本,作为效果时代评判创新创意的一个通用模型。MBBR破解那些问题的过程,也烙刻着那段环保创新史有关思维、模式、方法的一些集体印记。

2014年,《CJT461-2014水处理用高密度聚乙烯悬浮载体填料》标准发布,意味着MBBR技术初步完成了本土化、走向规范化。早先威立雅退出芦村项目,MBBR的国际支系便战略性丢失了在中国的先占优势,不多久,这里便成了中国企业自己的舞台,自建系统、自主创造。

微信图片_20230918093012_2.png


原位提标:格子的故事

标准和对标准的监管,是政策意志力在执行层的表现。

“持续提标”是政策影响下的产物,意味着客户被动地希望以最小的工程量得到长期可靠的解决方案;MBBR以“原位提标”应之,对现有技术格局极具破坏力。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