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全文实录|生态环境部召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4-05-29 11:15

来源:生态环境部官方微博

评论(

二是稳步开展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我部联合中国科学院完成2015-2020年全国生态状况变化调查评估并发布成果,全面系统掌握近5年全国以及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的生态状况及变化情况,有序推进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为重要生态空间生态环境监管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加大重要生态空间生态破坏问题查处力度。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建设,开展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人为活动双月度遥感监测,持续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加大秦岭、荒漠化地区生态监督,建立“监控发现—移交查处—督促整改—上报销号”常态化监管工作机制,实现生态破坏问题闭环管理,基本扭转了侵占破坏重要生态空间的趋势。

四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修订了建设指标和管理规程,新遴选命名了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推动创建工作不断提档升级,同时,加强对已命名地区的日常监管,确保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质量与成效。

五是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法规标准制度建设。积极配合人大法工委开展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工作,推动《国家公园法》等制修订,印发《自然保护地 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线索处理处置工作机制(试行)》,发布生态状况评估和成效评估相关标准规范,进一步推动监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另外,就在上周,5月20日至21日,我部召开了全国自然生态保护工作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机构改革5年来生态保护监管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深入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明确了新时期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的方法与路径,部署了重点任务。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力度,筑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生态根基。

谢谢大家!

裴晓菲: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本月的发布会做了一点小的变动,提问环节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围绕着主题提问,就是由张玉军司长回答大家关于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监管问题。第二阶段由我来回答大家关心的近期热点问题。

首先进入主题问答环节,提问前请大家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大家举手提问。

澎湃新闻:我是澎湃新闻记者。

作为COP15主席国,我国宣布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基金的首批项目将于COP16之前落地,我想问一下目前基金的启动准备工作进展如何?首批项目的选择标准和流程是什么?如何调动更多的力量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的投入?谢谢。

张玉军:感谢您的提问。

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的主席国,成功引领达成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这一里程碑意义的成果文件,同时,为了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10月正式宣布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筹备,就在昨天上午,生态环境部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多边信托基金办公室在北京签署了有关合作协议,标志着基金的正式启动。应该说基金的设立和正式启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具有全球性的广泛影响。生物多样性关系到所有人的福祉,而生物多样性丧失是人类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就像在昨天签字仪式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安德森女士发言说到,目前全球生物多样性正在急剧下降,数以千计的物种正面临生存威胁,森林正在减少,珊瑚礁正在消亡,这些使人类处于真正的危险当中。希望昆明基金的设立,就像在平静的水面上投下一颗石子,能够引起阵阵涟漪,带来全球各方对生物多样性事业更大的关注和更多的资金支持。对此,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明娜昨天在视频致辞当中也表示,昆明基金将有望成为推动各国、企业及机构投资生物多样性的催化剂,使全球经济更加可持续、公平、公正,并且具有韧性。

二是体现中国政府的责任担当。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但我们仍然以最大决心和最积极的态度兑现承诺,在克服自身发展困难的同时,力所能及的出资设立昆明基金并正式启动运作,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彰显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言必行,行必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和担当。

三是具有突出的实践引领作用。今年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 你我共参与”。昆明基金的启动正是引领各国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范例。昆明基金将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化运作,以无偿援助为主的方式,为发展中国家落实“昆蒙框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支持。昆明基金的执行将为“昆蒙框架”长期目标以及行动目标的达成,特别是全球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遗传资源及其数字序列信息的惠益分享、外来入侵防控等关键性成果的实现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基金将按照国际规则运营和管理,力争首批项目在COP16前落地见效。我们将尽快完善并公开申报审批流程,确保基金在国际规则下公开、透明、高效利用。

在此我们也欢迎更多国家、机构和组织为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捐资,也欢迎各发展中国家提出项目需求,共同努力实现“昆蒙框架”目标。

谢谢。

央视网记者提问:感谢裴司长,张司长您好,央视网的记者提问。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建设,强化统一监管,严格对所有者、开发者以及监管者的监管。及时发现和查处各类生态破坏事件,请问生态环境部,具体如何落实?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工作的主要思路是什么?目前的进展和成效如何?谢谢。

张玉军:感谢您的提问。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生态环境部切实履行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职责,坚持政策法规标准制定、监测评估、监督执法、督察问责“四统一”,初步建立了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体系。形成了“五年一次全国、每年一批重点区域”的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机制,针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开展生态环境成效评估。充分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作用,公开曝光109个涉及生态破坏的典型案例。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共发现并查处5000多个生态破坏重点问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已达99.1%,实现了人为干扰数量和面积明显“双下降”,基本扭转了侵占破坏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的趋势。建立了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不断提升主动发现人为破坏活动的遥感监测能力。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