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个消息,电话中石岛集团办公室主任刘建军的声音听上去明显高了几度,但只是瞬间,他的声音又恢复了平静:“摆在海水淡化企业面前的困难太多,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海水淡化要想实现产业化难度很大。”
石岛集团曾于2003年11月建成投产了一个反渗透海水淡化项目,该项目一期工程可日产5000吨淡水,二期工程建成后日产量可达1万吨,是当时国内最大的海水淡化机组,因此项目成功试运行后,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仅仅只是完成了试运行,这套总投资8000万元的海水淡化设备就开始“休息”了,并且一直“休息”至今。
令这个项目就此停滞的主要原因有三:处理成本过高,扶持政策缺失,淡化水难入城市供水管网。
并且,不仅仅是石岛集团,如今这三道“坎”已成为摆在所有涉足海水淡化企业面前的普遍问题。
淡化水每吨成本在5元以上,缺乏市场竞争力
在刘建军的印象中,2000年的那场大旱给他留下了深深的记忆。“那一年,作为全市供水命脉的米山水库曾一度接近枯竭,家家户户都开始限水,而石岛原本就缺水,那一年更是水贵如油,一方水的价格涨到了10元钱,人人心中那个怕呀,就怕水真得没有了。”刘建军说,正是那场大旱让公司产生了上马海水淡化项目的念头,并且迅速付诸实施。然而,工程建起来了,要投入生产运行了,一个新的问题也摆在了公司面前:随着威海旱情的缓解,水价迅速回落到正常价格,而淡化水的价格却远远超出了这个价格。
“石岛的自来水价格是2.6元一吨,而我们的淡化水不算折旧在每吨的价格也在5元至6元,人家能喝2元多钱一吨的水,为什么还要用我们5元多钱一吨的水?结果,生产出来的水卖不出去,设备只好停了。”刘建军说。
据了解,目前我市的四大海水淡化工程产出来的水成本每吨在5元至8元左右,而市区生活用水为每吨2.85元、工业用水每吨3元,前者比后者高出了近3倍。
目前停转的只有石岛集团的海水淡化工程,而华能威海电厂和刘公岛海水淡化工程都在运转,主要原因是华能威海电厂有用锅炉软化水比自来水制水成本低的优势。而刘公岛的海水淡化工程,据市水务集团副总经理王天华介绍,虽然成本在每吨8元左右,但是这一项目享有财政补贴,其价格按照通行水价执行。
“要不是有这些特殊因素在里面,这些企业的海水淡化设施估计也一样难以长期运转。”市节水办主任陈正明表示。
海水淡化项目运行成本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设备投入巨大。据威海华能电厂副总工武少洲介绍,用于海水淡化的膜处理设备绝大部分需要进口,一支反渗透膜的价格在8000元左右,每次大修需换100多支,像华能电厂这样日产淡化水在2000方规模的海水淡化项目,投资就近2000万元,如果是将淡化水用作民用的海水淡化处理厂,其投资和运行费用就更大。
而新力热电的海水淡化项目资金来源问题至今还未能妥善解决,以致于尽管已经立项两三年,但工程进展不大。新力热电厂生产技术部负责人张叔宁告诉记者,按照计划,新力热电海水淡化项目总投资8900万元,采用贷款和自筹两种方式筹措资金。但目前,不管是贷款,还是自筹,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直接影响到了工程的建设进度。
缺乏政策扶持,淡化水产业化难上加难
海水淡化成本原本就高,而扶持政策的缺乏使得海水淡化走向产业化的步子就迈得愈加沉重。
据石岛集团副总经理邵新强介绍,该工程在计划建设时,曾与有关部门达成0.35元/度的用电价格,但在后来的实际运作中,他们并没有获得优惠,用电价格仍然是0.7元/度,这也是淡化水价格高的主要原因。集团办公室主任刘建军说,如果在电价上能够享受到一定的优惠政策,那么生产淡化水的成本将是原来的一半,也就基本接近于自来水的价格,这套投资巨大的设备运转起来还是大有希望的。
武少洲也对能得到政策扶持满怀企盼。武少洲说,海水淡化是一项高投入、高成本的产业,眼下,华能电厂三期工程开建在即,海水淡化的规模肯定要扩大,这又是一笔巨大的投资。“海水淡化的设备都是进口设备,希望政府对于这样的高新技术设备能够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减少一下企业的项目投资。”武少洲说。另外他认为,淡化水用于民用,政府应该给予水价补贴,缩短淡化水同自来水价格之间的差距,使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才会让走海水淡化民用道路的企业看到希望,否则在这么大的价格差面前,海水淡化水进家入户只会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市经贸委环境与资源科一位姓胡的负责人对企业的看法表示认同。“刘公岛海水淡化工程之所以一直能运行,主要在于有政策的支持———财政对每吨水予以3.15元的补贴。 否则它的生存也会很困难。”这位负责人认为,海水淡化及海水利用是一项高投入的公益性生产活动,应该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鼓励政策,对那些长期使用海水淡化水的企业,应在税收、信贷、水价等方面给予优惠,对生产海水淡化设备的企业给予减免税等政策优惠,对从事海水淡化生产的企业在购置设备或进行技术改造时给予贴息贷款,并且在目前水价尚不到位的情况下,应使海水淡化企业享受与自来水公司同等的公益性补贴,只有如此,海水淡化走向产业化才有可能。
淡化水如何并入供水管网悬而未决
眼下,相比淡化水主要用于满足企业内部所需的华能威海电厂和新力热电厂,石岛集团目前还面临着另外一个困难,那就是淡化水的并网问题。
“我们当初投建这个项目,按照计划就是要将生产出来的淡水并入城市供水管网,作为自来水的补充。但是由于淡化水的价格与自来水价格之间存在着价格差,因此要并入供水管网远不是把两家的供水管道一对接那么简单,而是需要相关各方坐在一起商议,共同就如何计量、如何分配利益确定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但是眼下厂子已经建起来了,但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方案告诉我们这个水往哪并、如何并。这样一来,即使将来我们的设备运转起来了,水也没地方流啊!”刘建军表示。
对于刘建军的困惑,陈正明认为,这不是哪一家的问题,如果威海的海水淡化要走向产业化,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面上的问题,并且这个问题不是生产企业和供水部门商量一下就完事,它需要政府层面出台一个政策,对全市的淡化水利用进行系统规划、指导,才能确保海水淡化水真正融入社会、实现产业化。(记者 赵雪筠)
编辑:谢晓慧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