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在2025(第二十三届)水业战略论坛上,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北水未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于立国,分享了重资产水务环保企业的科技转型之路。于立国表示,水务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接近于社会平均收益水平,从“资产演进三角”(新业务、新资产、存量资产)来看,尤其是具备存量资产的企业,必然会进入一个三岔路口,并面临三种选择:一种选择是退出走人,寻找新的业务领域;另一种选择是坚持着干下去,寻找新的增长点;更积极的做法,是寻找行业发展的新业态,让存量资产、新业务、新资产可以继续循环,这也是北控水务基于产业发展向科技公司转型的基本逻辑。
2024年,北控水务重磅发布了“三平台”战略,正式将“科技平台”纳入了核心战略体系。同时成立了“北水科技”和“北水云服”两家轻资产科技平台公司,被认为是北控水务加速科技化、专业化能力落地的重要一步。
3月27日,在2025(第二十三届)水业战略论坛上,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北水未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于立国,分享了重资产水务环保企业的科技转型之路。于立国表示,水务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接近于社会平均收益水平,从“资产演进三角”(新业务、新资产、存量资产)来看,尤其是具备存量资产的企业,必然会进入一个三岔路口,并面临三种选择:一种选择是退出走人,寻找新的业务领域;另一种选择是坚持着干下去,寻找新的增长点;更积极的做法,是寻找行业发展的新业态,让存量资产、新业务、新资产可以继续循环,这也是北控水务基于产业发展向科技公司转型的基本逻辑。
于立国
01重资产企业的新常态
于立国表示,实际上水务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都会经历从新业务诞生,到新资产形成,再到进入成熟期的这样一个过程。
回顾24年前的北控水务,其开展的水务资产BOT项目在当时无疑是一项新业务。从财务报表上来看,这一业务为北控水务带来了颇为可观的运营收益,更是赢得了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2015年至2016年期间,北控水务市值一度攀升至700多亿港币的高峰。
资产演进三角
然而,于立国认为水务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行业企业已经接近于社会平均收益水平,从“资产演进三角”来看,尤其是具备存量资产的企业,必然会进入三岔路,并面临三种选择:
一种选择是退出走人,寻找新的业务领域;另一种选择是坚持着干下去 ,寻找新的增长点;更积极的做法,是寻找行业发展的新业态,让存量资产、新业务、新资产可以继续循环,这也是北控水务基于产业发展向科技公司转型的基本逻辑!
24年前北控水务进入了一个新业务,24年后又在尝试在这个行业中寻找另外一个新业务!
早在2017年,北控水务就已经做出了重资产商业模式不可持续的判断。于立国还在公开场合提出了重资产模式不可持续的观点,并当众给当时正火热的PPP泼了“冷水”。然而这一观点在当时却并未获得广泛的理解与认同,相反,多数人揣测这是北控水务出于对自身市场份额的担忧,害怕竞争对手分食其利益,而故意发表的言论。
于立国强调,北控水务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从2017年开始,就已经实施了现金流压力测试、回款纳入考核、将轻资产转型纳入公司发展战略、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内部设立“北斗奖”等一系列转型措施。
虽然,当时北控水务认为重资产模式不会持续,但转型的具体路径与方式却并不明确,所以后面的研究院、产品化、以及“云链端”等方面的创新尝试,都是自2017年以来其轻资产转型战略的延续。北控水务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以科技为核心驱动力,真正转型为一家科技公司,并在伴生着科技公司的过程中能够成为平台公司。
而对于服务来说,北控水务提出了构建“云链端”体系,成立了北水云服,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智能化控制升级、专业化服务链接、平台化生态构建,建立资产运营的代差优势,并用这种思路先在北控水务内部数百座水厂提升资产运营效率,然后再向外延伸到行业。
“云链端”体系
于立国表示,仅凭“云链端”范式来标榜服务公司,并声称自己管理得更好,是远远不够的,这种模式必须建立在具体的服务工具或产品之上,而且只有当这些产品和服务能够成倍甚至数倍地提高效能时,我们的服务才可能真正地立足于市场。
02科技转型的实践探索
任何一家成熟的大公司在面临转型时,首先应立足于现有的资源和优势,再来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此,北控水务基于重资产场景,构建了产业生态。
北控水务的产业生态
图中上层是一系列专业公司;下层是由众多平台和业务,构建的数据、科创、教育、投融四个专业化平台,北控水务期望在科技转型的过程中能够遵循这样一种清晰的发展逻辑。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