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政策|陕西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

时间:2017-09-04 16:19

来源:陕西省环保厅

评论(

第二节 分级分类土地管理

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实施农用地土壤环境分级分类管理。按照未污染、轻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对我省内农用地进理,将未污染和轻微污染的划为优先保护类,轻中度污染的划为安全利用类,重度污染的划为严格管控类,分类别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确保其质量不下降、面积不减少。对优先保护类耕地面积减少或土壤质量下降的市(县、区),进行预警提醒并依法采取环评限批等措施。严格控制在饮用水源地、粮食主产区、蔬菜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域周边新建有色金属冶炼、采选矿、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加快淘汰现有相关行业企业的落后产能和工艺设备,加速其提标升级的改造步伐。结合当地实际,有效防控安全利用类耕地的污染来源,制定实施受污染农用地的安全利用方案,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轻中度污染农用地产出农产品的超标风险。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加强管控类耕地的用途管理,依法划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禁种食用农产品。严格控制林地、草地、园地的农药施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强化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建立新增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强制调查制度,对建设用地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并提出污染物防治措施。建立现有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定期监测与评估制度,跟踪企业生产过程中土壤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情况。根据土壤环境调查评估结果,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合理确定土地用途。建立健全建设用地开发与流转过程土壤环境监管制度,加强土地征收、收回、收购以及转让、改变用途等环节的监管,要求开发利用的各类地块必须达到相应用地的土壤风险管控目标。符合相应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地块,可进入用地程序。暂不开发利用或现阶段不具备治理修复条件的污染地块,设立标识,发布公告,开展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空气环境监测;发现污染扩散的,有关责任主体要及时采取污染物隔离、阻断等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到2020年,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第三节 控制多种污染来源

严控工矿污染。根据工矿企业分布和污染排放情况,确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实时动态更新,并向社会公布。列入名单的企业每年要自行对其用地进行土壤环境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开。环保部门定期对重点监管企业和工业园区周边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将其结果作为环境执法和风险预警的重要依据。加强电器电子、汽车等工业产品中有害物质控制。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拆除生产设施设备、构筑物和污染治理设施,应事先制定残留污染物清理和安全处置方案,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安全处理处置,防范拆除活动污染土壤。

严防资源开发污染。自2017年起,对省内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集中的区域,执行重点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开展重点监管尾矿库的环境风险评估,完善污染治理设施,储备应急物资,整治历史遗留尾矿库,完善覆、压土、排水、堤坝加固等闭库措施。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辐射安全监管,有关企业对矿区土壤每年开展1次辐射环境监测。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倡导农民增施有机肥,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试点经验,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到2020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至4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同时保证农药高效安全施用。

规范废物处理处置。开展煤矸石,粉煤灰、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赤泥、电石渣等大宗固体废物以及铬渣等堆存场所的整治,完善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设施。加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制定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和处置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全面提升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清理整顿电子废物、废轮胎、废塑料再生利用活动,引导有关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集中建设和运营污染治理设施,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第四节 开展土地污染治理与修复

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重点做好旬阳、凤县、陈仓区、潼关县等国家重金属重点区域、重污染工矿企业、尾矿库、污灌农田等典型污染场地的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污染防治工作。分区域、分类别选择典型代表性的土壤污染场地开展土壤治理修复和风险控制试点工作。

第七章 实施生态保护,加快农村环境整治

贯彻“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以生态安全格局统筹全省生态保护工作。充分发挥生态红线空间结构管控的基础作用,有效实施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生态退化地区修复,推进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充分发挥生态示范创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构筑全省生态安全屏障。

第一节 加大重点生态区域保护力度

依据生态功能、生态脆弱区分布特点和资源环境容量,布局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农业,构筑我省黄土高原区、关中平原区、秦巴山区“三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提升重点生态功能区刚性地位,进一步加大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的保护力度,确保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洪水调蓄、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稳定发挥。在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淤地坝系建设,实施封山禁牧,恢复退化植被。加强对区域内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及建设的监管,加大矿山环境整治修复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工程,巩固水土流域治理成果。严禁在陕南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毁林开荒、滥采、滥捕、滥伐等行为,有效保护生态系统与重要物种栖息地,防止外来有害物种对生态系统的侵害,保持并恢复野生动植物物种和种群的平衡,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实施汉丹江流域水土保持和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减少面源污染,加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保护力度,确保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水质安全。

1...567891011...14

编辑:刘影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