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9 环保基础设施补短板重点任务
1.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重点任务。实施污水管网及处理设施建设工程,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对进水浓度偏低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实施"一厂一策"系统化整治。实施混错接、漏接、老旧破损管网更新修复工程,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开展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程。推动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县城过境河流水系治理,加强县城排水防涝设施建设。
2. 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强弱项重点任务。实施污泥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电子废物处理设施、工业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畜禽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等重点工程。加强卫生填埋场运营管理,实施渗滤液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或扩建工程。
3. 农村环保基础设施补短板重点任务。完善农村集中供水、生活垃圾分类等设施,基本实现自然村集中供水、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厕所粪污全面得到有效处理或者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示范建设,推动符合农村地区实际的适用技术应用。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行动,重点整治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工业污染"上山下乡"。
第六章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自然生态监管手段和制度,推动实施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保护重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安全保障水平。
第一节 推进南岭国家公园建设
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以自然公园为补充,覆盖全面、分类科学、布局合理、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加快推进南岭国家公园建设。建立统一高效的管理体制机制,制定资源保护、科研监测、特许经营等制度,建立健全资源管控制度体系和监测监督机制。建立南岭国家公园分区管控制度,实施核心保护区、一般控制区的分区管控差别化管理。完成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确权登记,建立自然资源信息数据库。深化开展科学考察等相关科学研究和生态监测,实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护及生态修复、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工程项目以及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等项目。搭建"天地空一体化"保护管理、生态监测、自然教育和自然体验平台,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建设智慧国家公园,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引导社区参与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建立社区共管机制,完善社区参与机制。到2025年,基本构建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机制,初步建设具有保护、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以完整森林生态系统、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传统民俗文化为特色的国家公园。
深入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初步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以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进一步打造全省生态保护新高地。全面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推动实现自然保护地规范化、法治化建设管理。加快建立自然保护地基础数据库,摸清自然资源家底。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建立分级分类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对整合优化后的自然保护地重新划分类别和管控分区,明确各管控分区边界、规模和管控要求,实现广东省自然保护地统一设置、分级管理、分区管控。加快推动自然保护地建设发展,完善优化自然生态空间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的空间格局,启动全省自然保护地基础设施设备及自然生态保护修复、科研监测、生态服务供给、人才机构、法律法规、天空地监测一体化平台等重点工程建设。到2025年,全省各类自然保护地陆域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不低于13%,海域不低于7.5%。
第二节 实施森林质量提升行动
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面实施绿美广东大行动,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加强森林抚育和改造,推进公益林提质增效,加快建设南粤秀美山川。
实施绿美广东大行动。全面推行省、市、县、镇、村五级林长制,强化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森林资源保护发展责任。推动科学绿化,丰富义务植树尽责形式,打造国土绿化新优势。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高质量水源林、营造高质量防火林带,提升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提高森林防火效能。加强森林分类经营,开展中幼林抚育,积极培育珍贵树种,实施大径材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开展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纵深防护林建设,形成以消浪林带、海岸基干林带、海岸缓冲林带为主体的综合沿海防护林体系,有效提升沿海防护林的整体防护功能。到202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8.9%,森林蓄积量达6.2亿立方米。
开展森林生态保护修复。建立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继续实施国有天然林停伐和管护补助。推进天然林与公益林并轨管理,实行天然林差别化管控措施,严管天然林地占用。加快建设公益林和天然林精细化管理系统,推动实现公益林"数字化"管理。加强公益林建设,持续合理优化调整公益林布局,对公益林实行分级保护,稳定维持公益林面积总量。推进南粤古驿道森林生态修复,以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为纽带,组织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开展林相改造,打造景观节点,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各具特色南粤古驿道,形成"驿道网+绿道网"的生态景观廊网。到2025年,全省天然林保有量稳定在240万公顷。
大力发展森林生态产业。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做实做稳以森林资源培育为重点的林业第一产业,做大做强以林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林业第二产业,做精做旺以森林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为重点的林业第三产业。积极培育用材林及其他原料林,提高林地产出率,增加木材有效供给。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优化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区域布局,加强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培养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林业特色产业,推动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强岭南特色林药、林果、林菌、茶叶、油茶、花卉、苗木、木本粮油、珍贵树种等产业建设,大力培育非木质林产业,打造林业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集林业、医药、养老、旅游、教育、文化、支农于一体的森林康养产业。到2025年,培育发展省级特色经济林示范基地50个以上,建成国家级、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00个以上。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