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水价调整升温,水质问题接二连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博士应中国水网的邀请,撰写二十篇文章,以专业的底蕴,从公众的角度展示一下城市供水水价有关的困难与问题,本篇为第二篇。
之二:认知供水行业的基本现状
目前城市供水规模每年540亿吨,供水服务人口接近4亿。城市供水十年中发生了结构性调整,十年前工业用水占据城市供水的65%,而目前生活用水比率逐渐加大,已经超出了工业用水。
供水设施的资本总量持续增加。供水管道占供水资产的50%以上,是用水保障的关键,也是有效降低漏损的基础。全国供水管道长度逐年递增,增幅逐年加速,很大程度地填补了过去的管网投资不足,城市供水设施不足问题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旧管网的更新改造欠帐巨大,过多漏损和水质保障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城市供水行业的改革是随着水业市场开放的不断深入而逐步深化的。2002年建设部颁布《关于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2004年,又颁布了《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明确了市政公用设施委托特许经营的行为准则,使城市供水行业的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1)特许经营改变了政府服务的单一关系
由于供水行业存在的自然垄断性、公益性、不可替代性,城市供水长期以来 以“公共产品”特性基本由城市政府进行投资、建设和经营,面临着效率、服务和投资不足的瓶颈。引入市场机制后,供水行业的具体投资和服务在保证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城市的基本功能的情况下,逐步走向市场,由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提供,这些类型包括了外资、民营和国有改制企业,目前经营供水的社会主体占据20%多的市场份额,仍然保留了70-80%的属地性供水公司,这些属地公司中大部分改制成了国有控股企业。
特许经营制度的实施带来的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投资主体多元化,国外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注入改变了城市水业原来单一政府投资的结构;运营主体企业化,政府在各种性质的企业主体之间选择经营者,引入竞争机制;经营模式多元化,在特许经营的框架之下,各地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了不同的市场经营模式,如:中外合资经营模式、供排水一体化经营模式、水厂BOT单元经营模式、供水企业改制经营模式、全面私有化经营模式、委托管理模式等服务模式。这些改变使政府由原来供水服务的唯一提供者转变为行业的监管者和协调者。
(2)产权改革使资产价值和投资收益进入前台
改革不仅改变了经营模式,而且伴随着产业的变更,中共十六大之后全面的政资分开,推进了供水行业的产权改革。供水行业产权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产权多元化,由于没有区分公用事业特殊的产权关系,供水行业基本套用了一般竞争性行业的产权改革方式,简单借用了产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而在国际上,一般会考虑公用事业资产的安全性,将市政公用事业的市场机制约束在经营环节,而将产权留在非资本性的财政体系之中。
由于无法实现产权与经营权的合理剥离,产权改革左右了经营权改革的方向。使供水行业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演变为产权改革,这种演变使资产权重进一步加大,资本性成本加大,在成本中占据主要地位。
编辑:全新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