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理开发利用能源
严控煤炭增量,燃煤电厂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洁净煤、亚临界技术)提高煤炭工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煤炭所占比重。石油消费总量有控制的继续增加,适应成品油需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发展现代流动方式,促进厦门乃至福建省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推广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实现岛内天然气气化率达到70%,岛外50-60%,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规划在集美门站内增加初期设施以满足远景调峰需求,新建海沧门站和同安门站,提高岛外供气能力。在现有的天然气供应系统基础上,到2020年设5座高中压调压站,2座中压调压站,其中本岛设本岛中压调压站,集美区设集美、杏林高中压调压站、海沧区设东孚高中压调压站,同安区设同安高中压调压站;新增同安门站LNG应急气源站、翔安门站LNG应急气源站和翔安南部LNG应急气源站,3座LNG应急气源站作为应急气源;规划新增5处高压管道,设CNG减压站供高压管道、市政中压管道无法到达的区域或大型工业用户用气。
优化能源结构,在生产、生活领域积极推广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我市作为低碳先行城市,应充分利用清洁发展机制实现碳交易,利用建筑、工业、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在单位或系列项目中做好节能减排的工作。大力开发CDM项目的潜力,如污水处理沼气回收利用、污水源热泵、污泥发电等。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对节能规划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部门(包括:电力、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商用和家庭)制定节能目标,全面推动节能工作,保障厦门市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到2020年,厦门市单位GDP能耗完成国家、省下达任务。
电力部门:加快正在运营的火电机组的节能改造,提高运营管理水平,降低发电煤耗和厂自用电率。实施“以大代小”,加快小机组淘汰退役,提高单机容量。采用先进的输、变、配电技术和设备,逐步淘汰能耗高的老旧设备,降低输、变、配电损耗。提高可再生能源应用于发电的比例。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发、供、用的综合效率和经济效益。
工业部门:主要通过调整工业结构、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和余热废热回收等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深入推进热电联产模式,在主要耗能地区如集美后溪工业组团、同安城东工业区等建立以洁净能源作燃料的热电联产项目。工业用能方面,加大清洁能源使用力度,实现对工业用煤、柴油、重油、LPG的LNG替换。
交通运输部门: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合理规划交通运输发展模式,建立智能交通系统,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效率。加快发展轨道交通系统,完善提升快速公交系统(BRT)、常规公交系统,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增加对市民的吸引度。交通工具采用清洁燃料替换普通的汽油燃料,扶持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在公交、出租车领域,加大力度推广包括LNG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替代普通燃料汽车。
商用建筑部门:建筑节能重点抓好新建建筑节能设计与建造、国家机关办公建筑与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督与改造、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及产业化发展,鼓励采用蓄冷空调及热电冷联供技术,中央空调系统采用变频调速技术,空气源热泵、地表水及生活污水热泵。加快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物的利用。建设智慧节能系统,减少公共建筑的能源空耗率。大型公共建筑及商业用户采用能源控制政策,降低单位面积能耗。
家庭部门:政府加大公众的节能教育以及家用电器的市场准入,鼓励节能电器的使用和销售,推广高效节能冰箱、空调器、电视机、洗衣机、电脑等家用及办公电器,降低待机能耗,实施能效标准和标识,规范节能产品市场。制定鼓励新型高效照明产品生产、使用激励政策,完善规范市场的配套法规,加大节能产品认证的力度,引导消费者正确选用高效照明产品。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构建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处理体系,以资源循环利用为目标,调整末端处理方式的结构,增强餐厨垃圾处理能力,建立资源再利用分布网络,形成生活垃圾有机处理、资源再生利用的现代化可再生资源产业。改造现行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立与生活垃圾末端处理相适应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和生活垃圾源头分类体系,垃圾处理方式从填埋为主过渡到焚烧为主,餐厨垃圾采用生物处理,提高垃圾资源化回收与利用率,形成垃圾综合管理系统。
推进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延伸,落实企业间包括原料、水、能源等的资源共享,确保自生产环节开始资源消耗的减少。增强各产业间的关联度,突显循环经济的区域效应。积极推进重点区域循环式发展、重点领域产业循环式组合、重点行业和企业循环式生产。针对现有的汽车、电子、机械制造产业链的特点,在经济技术能力范围内,完善形成特色产业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进一步推动循环产业内涵与外延共同增长的趋势,充分发挥产业聚集优势,在企业间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企业本身增值创新能力。
结合地域、资源、政策和科技优势,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发展为核心,通过循环化改造,把循环经济纳入厦门市“经济-社会-自然”发展系统内。加强探索发展农业循环产业链,通过粪便、秸秆的资源化利用等,无害化处理农业废弃物。推进鼓励绿色建筑发展,公共建筑物中水回用、小区中水项目和太阳能屋顶发电站等项目建设。推动厦门市财政性投资的保障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统一规划思路,调整设计战略布局。以水循环利用、原料转换等为载体,将生活部门纳入循环化改造的范畴,形成社会-经济-自然的大循环链条。
积极引进减量化、无害化等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项目,实现消费环节中的资源节约。在特种废物填埋场填埋无法综合利用和焚烧处置的固体废物以及焚烧处理后产生的飞灰、炉渣,确保安全处理处置危险废物。以粉煤灰、煤渣等为重点对象,进一步扶持引导企业建设废物回收利用设施,实现集中分选、收集和处理,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推动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在新建项目的环评中要求企业提供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方案,在源头上建立工业水循环利用机制。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