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振兴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坚定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把 “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全省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以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步提高。2017年,全省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4282.8亿元,居全国第3位。
粮食总产量 698.2 亿斤,居全国第 7 位;油菜籽总产量287.8万吨,居全国第1位。建成高标准农田3392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基地4200万亩、现代林业产业基地2760万亩、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230个。全省 “三品一标”品牌达到5142个,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3万亿元,均居全国第6位。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村发展新动能不断涌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覆盖全省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初步建成,至2017年底,全省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2134.2万亩,流转率达到36.7%。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投融资机制改革等成效明显,农村资源要素初步激活,资本、技术、人才等返乡下乡积极性提高,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达到14万个,农村创新创业和投资兴业蔚然成风。
切实加强城乡统筹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出新步伐,2017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79%。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水电路气房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速,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3160个,全省50286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电,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达到新水平,村文化活动室占行政村总数的82.2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到99.69%。基层组织和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美丽四川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森林覆盖率达到38.03%,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3%。
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聚焦脱贫对象和深度贫困地区精准发力,脱贫攻坚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2017年,全省实现15个贫困县摘帽,3769个贫困村退出,108.5万贫困人口脱贫;完成易地扶贫搬迁58万人;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750万人减少到17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1.5%下降到2.7%,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27元,比2012年增长64.6%,农民收入增速连续6年高于城镇居民、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比从 2012 年的2.72∶1缩小到2.51∶1。
第三节 机遇挑战
从2018年到2022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5年,既有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
从国际看,纵观世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历程,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发达国家也曾面临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增速放缓、农村劳动力外流、耕地闲置和农村衰落等问题。通过积极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综合政策,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挖掘利用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跨过中低收入陷阱,逐步实现乡村繁荣,成功扭转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态势,逐步实现了农业农村现代化。
从国内看,我国工业化已经进入中后期,伴随着城镇化和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乡村发展将处于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 “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各地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经验借鉴。
从四川看,全省上下正在深入实施 “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对内形成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对外积极融入 “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形成 “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时期,城市和工商业对农业农村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趋势将更加有力。四川乡村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浓厚,是乡村旅游的发祥地,随着农业个性化、多样化、优质化多种功能需求增加,农业农村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城乡发展要素双向流动不断加快,农业农村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
总体来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间窗口和机遇窗口已经到来。但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我省农业大而不强、农村广而不美、农民多而不富的现实问题仍然突出, “三农”工作面临繁重任务。主要表现在:农业产业体系不优,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较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还不完善,农业强省建设任重道远。农村市场机制不活,要素市场建设滞后,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尚未健全,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城乡协调发展不足,农村发展条件依然落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较差,脱贫攻坚和民生保障任务较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收入水平差距仍然较大,村庄空心化和老龄化现象普遍存在,延续乡村文化血脉、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任务迫切而艰巨。农业农村开放程度不深,对外交往与合作的广度深度拓展不够,农产品出口水平低下,是全省经济开放格局中的滞后领域。
第二章 总体要求
按照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2018年至2022年这5年间,既要在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又要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决策部署,加强党对 “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把解决好 “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 “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推动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编辑:王媛媛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