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柳暗花明:中国污泥产业 十年孕育 十年耕耘(上)

时间:2020-04-18 09:34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李晓佳

评论(

1、国产化的诱惑:成本降下来了

如同其他类似城市一样,无锡污泥问题也在2009年前后迅速爆发,成为了让地方主政者们非常头疼的事情。这时候国联集团进入了无锡市主政者的视野。

之所以选中“国联集团”作为“污泥”问题的化解者,是因为早在2005年左右,国联集团就尝试过污泥的焚烧处置。当时国联环保能源集团下属有一家垃圾电厂,主要的任务是为无锡市的工业企业提供蒸汽、电力的支持,同时处理无锡的城市生活垃圾,而早期的污泥是与煤一起掺烧处理。这为国联集团涉足污泥领域做好了铺垫。

2010年,国联集团由其下属的国联环保能源集团牵头控股设立了一家专业从事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工程的公司——无锡国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并将这家公司作为承担国联涉足污泥处置实施路径的主力。

无锡市要求国联集团对污泥进行无害化的就地处理。为此,国联集团专门组织了一套班底,进行调研,最后选择以焚烧作为污泥处置的最终路径。国联集团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国家政策、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效实用的污泥处置新型工艺路线——“微生物法源头减量+调质深度脱水+资源化焚烧”。按照国联的工艺,污泥在焚烧前,需要进行再加工。

2012年,隶属于无锡市高新水务有限公司的无锡梅村污水处理厂,由于产生污泥量越来越大,决定委托无锡国联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对剩余污泥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处理。

这个项目后来成为无锡国联的代表性BOT项目, 2014年上海水业热点论坛还曾组织与会嘉宾一起参观了该项目。

2013年3月,项目开工建设。临危受命的无锡国联,仅用了4个月就实现了项目的正式运营。

项目污泥处置设计规模为300t/d(含水率80﹪),考虑到后期污水厂的升级,项目一期建设规模为200t/d,预留100t/d的扩建位置。

项目选择的工艺路线就是无锡国联的招牌技术——“微生物源头减量+调质深度脱水+资源化焚烧工艺”,主要处理梅村污水处理厂含水率97﹪的剩余污泥和无锡新区其他污水处理厂含水率80﹪的脱水污泥。

2010年11月,环保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10157号),《通知》中提出,“污水处理厂以贮存(即不处理处置)为目的将污泥运出厂界的,必须将污泥脱水至含水率50%以下。”

这一标准的设定,为高干脱水获得大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那几年,高干污泥脱水设备迎来了大发展,我国的污泥处理中出现了以景津环保为代表的板框脱水方式,还有类似于利用同济大学的科研能力在技术上进行了优化的上海同臣独特的叠螺式污泥脱水机,等等。

无锡国联的梅村水处理厂污泥深度脱水项目中使用的压滤机就是景津环保生产的,但滤布还是用了无锡国联自主研发的产品。

2014年在项目参观现场,中国水网编辑拍下了刚刚压滤过污泥的设备(如下图):经过压滤后的泥饼会迅速落地,且滤布上基本不会有污泥残留。(相关阅读:从“赤脚医生”到“专科治疗” 走进中国首家污泥专科医院)

上海水业热点论坛期间参观梅村水处理厂污泥深度脱水项

上海水业热点论坛期间参观梅村水处理厂污泥深度脱水项目 中国水网摄于2014年

经过深度脱水后污泥泥饼运至无锡惠联污泥自持焚烧炉进行规范化、无害化焚烧,实现污泥的彻底处置,最终实现减量90﹪。板框压滤脱水时采用间隔的“递增式”施压脱水工艺,经过压滤机处理的湿污泥变成了一块块的污泥干饼,泥饼可在专用焚烧炉中无需外加辅助燃料,实现资源化燃烧(每吨污泥回收的能源相当于29公斤标煤)。

在污泥处理处置的国产化技术探索上,无锡国联的探索无疑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其开发的板框干化加后续热循环干化燃烧的方式,作为高阶项目,BOT全成本已通过国产化自主开发降低到了近300元/吨泥(80%含水率)。薛涛也在《多种路线分步解决中国污泥处理处置问题》一文中,谈到过类似话题,他认为,“上述价格可能未完全覆盖由于前端板框干化方式添加物所带来的更高的尾气达标处置和焚烧后飞灰作为危废安全处置的成本,即便如此,这样的价格也远远低于国外同类路线的价格,体现了国内环保装备技术的长足进步。”

2、叫好不叫座的技术落地生根

在污泥技术路线探索的漫长道路中,不仅仅干化焚烧技术路线碰到过“钉子”,“污泥厌氧消化处理技术”甚至一度在我国“叫好不叫座”。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

虽然技术原理成熟,国外普遍应用,但相关项目的运行数据却有些惨淡。据2013年的数据显示,全国有超过50个污泥厌氧消化项目,其中1/3关停,1/3不稳定。

而在真正促进污泥厌氧消化处理技术在中国落地生根的探索中,许国栋带领中持环保的实践可谓是大功一件。

污泥处理处置产业化初期,中持环保成立了北京中持绿色能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污泥处理与处置业务,成功踩在了产业化的时间点上。

时任北京中持绿色能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的邵凯及其团队自2007-2008年起即投入科研力量,进行相关储备。

邵凯回忆说,尽管污泥市场发展的时间表有些出乎意料的提前了。但早有准备的中持绿色,还是抢先破线成功。成立之初,就拿到国家863重点课题——“城市污泥分级分相厌氧消化组合技术研发及工程示范”项目。

和无锡国联的路径相似,中持环保也是从二、三线城市开始突破。

浙江是最早出台污泥处理处置规划的地方之一,中持对污泥领域的深入,也从浙江宁海县的一个项目开始。

许国栋团队曾为宁海县政府做了多年的污水处理工程。宁海县共建设(含已建、在建和拟建)污水处理厂8座,但产生剩余污泥量也大幅增加,当时是污泥经脱水后外运送至填埋场填埋,但填埋场容量日趋饱和,致使污泥出路出现问题。

1...23456789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