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天津市副市长陈质枫在市长论坛上发言

时间:2006-09-12 14:23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专家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借这次市长论坛的召开之际,我就天津全面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体综合利用、加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向各位代表进行交流,并希望通过这种论坛吸收大家的经验。

  水是维持人类生命系统,支持人类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资源,大家知道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尤其在现在水成为城市的生命系统。近年来天津的各项事业取得了进步,经济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今年滨海新区开放开发已经纳入国家的计划。中央已经明确了天津的城市定位,即将天津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港口城市,北方的经济城市,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家知道天津是缺水的城市,为此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环境,水资源利用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战略安全持续发展的高度,坚持不懈的实施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治理。一个水体的综合利用,在有序开放合理利用的过程当中全力治理,保护水环境,大力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社会。

  下面我将我们的基本作为进行介绍。

  第一水环境治理成果显著,天津在历史上有七河下梢之称。上百年来,天津的河道承担很多的功能,但是由于时代的搬迁,近年来部分河道有污染,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我们结合生态环境建设,改善水体质量为目标,全面实施城市水环境的治理,按照天津河道综合改造方案,和天津中心城区沟通和循环规划,2000年初,我们启动了市区河道治理工程,到2004年完成了二级河道的治理。新建和整修沿河桥梁130座。市中心实现了水系的沟通和循环。在这里我首先要说一些天津的海河综合开发改造,实施海河的综合开发,发展海河经济是天津市委,市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三步走的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五大举措之一。按照规划海河综合开发的重要进行交流,公众设施,生态环境,商贸开发等八大工程,42个经济节点建设,目标是把海河建成服务型经济带和文化带和景观带。2003年海河综合开发正式启动,目前全面完成了上游河道清瘀等工作。通过海河综合开发和市区二级河道的治理,城市水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带来的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建成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污水处理能力明显提高,十五期间,天津市加快城市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按照着眼长远,不欠帐的要求。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其中中心城区建成了六大排水收集系统,四座污水处理厂。中心城区排水管道达到2439公里。雨水管网服务面积达到149万立方米,目前中心城区和东郊两座处理厂实现了每天处理水65万立方米,实现了污水零排放,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能力大大提高。污水处理率由九五末的43%提高到75%,我们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做建两座大型处理厂。到十一五末将污水处理率达到20万立方米。
  再生水回用,天津是一个缺水型城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天津时钟坚持开源节流的宗旨。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社会的工作。再生水回用涉及到水厂建设,管网铺设以及居民设施入户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我们坚持统一规划,同步建设,法规保障,分口把关的原则。目前天下市中心城区建成再生水厂3座,日供水能力达到12万吨,中心城区再生水输水管道达到326.5公里,实现再生水管道入户700多万平米。
  我们为了加快再生水的发展和利用我们建立了四个机制,一是统筹机制,二是法规保障机制,三是试点推广机制。四是投资建设机制。2006年天津开发去在扩建、新建两座再生水项目竣工后,水资源利用去超过70%居世界先进水平。按照我们天津市的规划,到十一五末,全市将建成再生水厂16座,供水能够达到每日71.6万立方米。
  开发水资源,提高利用率,全面推进节水工作。天津市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水工作,形成了“政府调控,公众参与、总量控制、计划管理经济条件,指标转让,法制保障等节水机制。围绕水资源的开发提高利用率和推进城市节水工作我们初步形成了一以政府调控,法制保障为核心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二产业结构调整成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强力引擎。三非常规水资源得到了开发利用。近年来我们开展了海水和洪水科研和利用。四科技节水和节水工程得到了迅速发展。
  通过全市尺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了成绩,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尊重自然和经济的规律,合理配置水资源,我们坚持不懈致力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环境的治理,为创建国家的生态城市,推进滨海城市的开发开放做出努力。

  谢谢大家。
(中国水网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编辑:全新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