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指导思想
阳江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要为我市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富美阳江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重要治水思路,牢牢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水利发展新特征,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保安全、惠民生、促发展为目标,注重水利改革与创新,加强六大体系建设,强化水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我市水利现代化水平,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富美阳江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3.2基本原则
依据水利发展的指导思想,我市水利发展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原则
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创新,提升管理水平。着力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把科技作为推动水利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全面推行河长制推动我市水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的改革攻坚。
(2)坚持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原则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及水利部和省水利厅提出的基本思路贯彻落实到规划中。科学提出水利发展的目标指标与改革建设任务。
(3)坚持系统思维、综合治理原则
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将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治湖相结合,协调解决水灾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问题;统筹区域、城乡水利协调发展;统筹大江大河治理与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洪涝潮灾害共治,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举,全面提升治水能力。
(4)坚持人水和谐、生态引领原则
坚持人水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利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各个领域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个环节,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水和谐。
(5)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放在突出位置,以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水利问题,促进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水利建设和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群众。
(6)坚持依法治水、有序发展原则
坚持把依法治水基本方略和法治阳江建设目标任务贯彻到水利改革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进一步完善水利法规体系,使各项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加强水行政执法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
3.3编制依据
近十年国家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和管理的顶层设计,相继组织开展了各类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这些规划为《阳江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主要编制依据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
(2)《关于开展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粤水规计〔2014〕28号);
(3)《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工作大纲》;
(4)《广东省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
(5)《广东省阳江市江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2005~2030年)》2013.4;
(6)《广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
(7)《广东省阳江市治涝规划》2015.5;
(8)《广东省阳江市农村水电发展“十三五 ”规划报告》2015.5;
(9)《阳江市灌溉发展总体规划》2012.12;
(10)《阳江市统计年鉴2013》;
(11)《阳江市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2014.6;
(12)《阳江市水资源综合规划》;
(13)《阳江市节水减排“十三五”规划》2013;
(14)《阳江市中小灌区改造规划》;
(15)《阳江市村村通自来水规划》;
(16)《阳江市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
(17)《广东省阳江市海堤达标加固工程规划报告》2009.8;
(18)《水利部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
(19)《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20)《广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
(21)《广东省现代水利发展战略研究》。
3.4规划任务
按照水利部提出的生态水利、民生水利的总体部署,结合《广东省水利现代化规划纲要》要求,以民生水利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保障体系、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水资源保障体系、农村水利保障体系、水利科技人才保障体系、水利法规制度保障体系”六大水利发展体系,增强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1.防洪减灾方面,继续推进海堤建设工作,加强防治山洪灾害建设,重点解决受洪潮威胁较大地区的水利工程安全达标加固问题、重点解决城镇的防洪问题,继续做好中小河流治理和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体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和突发公共事件能力,降低水旱灾害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2.水生态保护方面,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重点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做好入河排污口、饮用水源地等的生态保护工作,实行节水减排工程、水源地保护工程、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等建设,逐步从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转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保护为主。
3.水资源保障方面,在全面加强水资源节约与保护的基础上,统筹安排水源工程和调水工程建设,加强水源地和应急备用水源建设,重点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提高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合理开发、优化配置水资源,逐步形成布局合理、水源可靠、丰枯互济、多源互补的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用水需求。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